近日,集團公司承擔的2項交通運輸行業科技項目清單《航道橋防撞智能預警控制系統與成套防護裝備關鍵技術》和《紅層泥巖邊坡風化崩解機理及失穩預警機制研究》順利通過結題驗收。
項目組分別從立項背景及意義、關鍵技術問題、課題實施情況、主要技術成果、指標完成情況、經費開支情況、成果的應用場景分析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匯報,專家組根據課題匯報情況及驗收資料對課題完成情況進行了點評、質詢。經討論,專家組成員一致認為各項考核指標均達到項目驗收要求,同意通過驗收。
《航道橋防撞智能預警控制系統與成套防護裝備關鍵技術》項目是集團公司承擔的2021年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行業科技項目清單(2021-MS4-100)和廣西交通運輸行業科技項目清單(2021-23)項目。項目通過室內外試驗研究及飛龍大橋應用示范取得了系列成果,為集團公司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奠定了基礎:一是開發橋梁防船撞智能預警系統,基于多源數據融合技術,增強了橋區船舶感知能力,并采用聲、光、電等多種預警方式,降低了船舶碰撞橋梁的風險;二是研究適用于橋梁防護裝置的高性能復合材料,研發了一體化高性能復材防護裝置;三是基于能量平衡的原理,創新性地提出以多次撞擊替代一次撞擊,提供了通過試驗法獲得防護裝置壓潰性能的新方法。
圖為飛龍大橋橋梁防船撞主動預警系統
《紅層泥巖邊坡風化崩解機理及失穩預警機制研究》項目是集團公司承擔的2020年廣西交通運輸行業科技項目清單(2020-2-7)。本項目通過室內外試驗研究及工程實體應用,揭示了紅層泥巖在干濕循環、高溫高濕、降雨入滲等工況下的工程性質的演化機制,探明了水-礦物耦合作用下的泥巖多尺度孔隙及力學性能劣化規律及災變機理,利用SBAS-InSAR技術建立了基于天氣和地理地質因素的邊坡災變預警機制,探究了高溫加熱與化學包覆兩種技術對廣西紅層泥巖的表面改性處理效果,確定了最佳改性參數。該項目的研究成果在S210橫縣(現為橫州市)平馬至靈山沙坪公路和G357田林經八桂至定安公路成功應用,為今后普通公路項目邊坡施工和治理提供了參考。
圖為平沙路紅層邊坡監測布置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