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時節,赫赫炎炎。座落在中國茉莉花之鄉廣西橫州市的同類型“世界第一跨”飛龍大橋,當前正全力按下建設“加速鍵”,以“奮戰一季度,奮力開新局”的強勁勢頭,繼續加速攻堅二季度。夾壁混凝土加快澆筑,引橋制梁、架梁不斷提速……飛龍大橋項目施工現場不斷掀起滾滾“熱浪”。
圖為飛龍大橋
飛龍大橋由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直屬企業北投公路集團投資建設,位于南寧橫州市平馬鎮與新福鎮飛龍鄉交界處,由北至南跨越郁江,是S210橫縣平馬至靈山沙坪公路的關鍵性控制工程,也是在建的同類型世界最大跨徑波形鋼腹板組合連續剛構橋,全橋總長940米,總投資約1.97億元。
起步即沖刺,開局當決戰。一季度伊始,北投公路集團精心組織、科學安排、嚴格落實,全力推進飛龍大橋主墩承臺施工建設。封底混凝土澆筑作為決定大橋承臺質量的關鍵工序之一,一直都是建設者的關注重點。面對圍堰底部淤泥覆蓋層深厚、通航船舶較多、內外水壓不穩定等不利因素,飛龍大橋項目以技術創新破解施工難題,一方面,通過BIM精細化建模,優化人力、機械和材料布置方案,并基于“BIM+4D施工”技術對澆筑過程進行風險評估和施工模擬,提高施工安全性;另一方面,結合VR技術可視化交底,組織潛水員清理圍堰基底、圍堰壁、樁基鋼護筒壁的水草等雜物,有效解決圍堰內淤泥翻涌、鋼圍堰與封底混凝土之間接觸面的貼實等問題,為成功封底創造良好的施工環境……最終在3月29日順利完成首個主墩承臺封底混凝土澆筑任務,為下部結構后續施工提供依據和參考。
圖為飛龍大橋首個主墩承臺封底混凝土順利澆筑現場
跑好第二棒,答好期中卷。進入二季度,為克服汛期對圍堰施工的不利影響,飛龍大橋項目引進智能水位監測系統。根據動態獲取的流速、流量和水位等信息,技術團隊及時調整了圍堰下沉方案,確定了“對角拼接”和“邊拼邊放”的施工方法,通過模擬拼接精確定位各節塊位置,同步分析圍堰潛在滲水風險,制定完善處理預案,多次召開技術交底培訓會等,進一步保證重達千噸的圍堰高效平穩下沉,充分詮釋了“內固外穩”的圍堰施工要義。當前,飛龍大橋施工進展順利推進,施工捷報頻傳。目前6#、8#主墩已完成夾壁混凝土澆筑、封底混凝土澆筑和圍堰內支撐加工,7#主墩已完成夾壁混凝土澆筑;引橋同步開展T梁預制和T梁架梁施工,1#、2#梁場預制T梁47片,完成率65.2%,整個項目呈現“跨欄沖刺”、齊頭并進的良好勢頭,為今年實現主橋上構施工過半的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圖為飛龍大橋引橋首片T梁架設成功合影現場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該大橋建成后,將縮短平馬鎮至新福鎮的空間距離,節省約1個小時車程,屆時不僅有利于改善郁江兩岸交通不暢的現狀,也將促進當地羅非魚、鯉魚、藍刀魚等淡水養殖產品外銷,進一步拉動沿線農產品銷售,助力鄉村振興。下一步,北投公路集團將繼續全力以赴推動重點工程提速提質,搶抓項目建設黃金期,彰顯廣西國省干線公路建設排頭兵的擔當作為,以實干實績加快“壯美公路”建設步伐,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通訊員:孔子昕/文/圖)
圖為建設辦領導在現場做技術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