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由公路集團承擔的南寧市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項目《新型超大跨徑組合梁橋波折鋼腹板的研發及設計理論》順利通過項目結題驗收。
圖為驗收會現場
本次驗收會由南寧市科學技術局主持,公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云,項目參與單位同濟大學、廣西交科集團課題組成員參加會議。會議還邀請了廣西大學、廣西路建集團、廣西公路學會、廣西建筑工程質監中心以及廣西銀海會計事務所等單位的評審專家出席。
會上,課題組成員從課題實施情況、經濟與社會效益、經費開支情況、經驗總結及問題歸納、下一步工作計劃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匯報,專家組根據課題匯報情況及驗收資料對課題完成情況進行了一一點評并提出了寶貴意見。經討論,專家組成員一致同意該項目結題。
圖為驗收會現場
作為項目負責人,張云感謝專家組現場提出的優化建議,表示后續將結合在建項目繼續深入研究波折鋼腹板組合梁橋建設、施工等關鍵技術,為該領域取得進一步突破提供新的思路和技術支持。
圖為飛龍大橋設計圖
《新型超大跨徑組合梁橋波折鋼腹板的研發及設計理論》是公路集團基于“產學研用”創新體系下承擔的南寧市科技局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也是公路集團依托在建的同類型世界最大跨徑波折鋼腹板預應力連續剛構橋——飛龍大橋工程第一個實現結題驗收的科研項目。
圖為飛龍大橋設計圖
項目重點解決了現有型號波折鋼腹板抗剪穩定性不足的問題,創新研發了適合超大跨超高截面的新型1800波折鋼腹板及冷彎加工工藝,得出了新型號波折鋼腹板冷彎殘余應力分布模式,提出了新型波折鋼腹板的彈性剪切屈曲強度計算公式及考慮材料非線性、初始缺陷影響的抗剪承載力設計方法。
圖為建設中的飛龍大橋
項目研究成果為波折鋼腹板組合連續剛構橋向超大跨徑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研發的1800型波折鋼腹板不僅將該類橋梁最大理論跨徑提升至230米,還進一步提升了腹板的穩定性,為減少傳統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橋腹板開裂和跨中下撓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根據公路集團“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該項目研究成果將應用在集團公司自主編制的廣西交通運輸行業指南《公路波折鋼腹板組合梁橋設計指南》與《公路波折鋼腹板組合梁橋施工指南》中,為廣西全區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橋梁的建設提供理論與實踐經驗,這對進一步鞏固公路集團“產學研用”創新平臺成果,增強行業話語權具有重要意義。(通訊員:羅柳芬/文 陳文軍、廖永騰/圖)